北斗聚焦 | 第三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舉辦,《北斗產業發展藍皮書(2024年)》正式發布;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名單公布
周
報
第一百九十八期
2024/10/21-2024/10/27
★
★ ★ ★
★
NO.1
第三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在株洲舉行

第三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10月24日至25日在湖南株洲舉行。 本屆峰會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交通運輸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9名兩院院士及來自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和國外的代表參會。
峰會以“同世界·共北斗”為主題,舉辦了北斗規模應用產業化論壇、央企北斗規模應用論壇等專題論壇,并開展了多場學術交流。 會議期間,《北斗產業發展藍皮書(2024年)》正式發布。 藍皮書顯示,北斗系統服務及相關產品已輸出到130余個國家。 中國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多項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相關的國際標準相繼發布,為民航、搜救衛星、海事、移動通信等多個關鍵領域產業發展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本次會議期間還發布了涉及車輛智能運管、應急減災、自然資源綜合管理、精準農業、智慧城市治理等場景的“十大北斗應用場景典型案例”。
峰會邀請了多家企業參與產業對接活動,簽約和發布項目142個,總投資582億元。
峰會設置了登錄館和約1.2萬平方米的室內場景示范區,展現北斗新技術、新工藝、新應用,突出科技感、沉浸感、代入感。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源自第三屆北斗峰會主辦方
記者楊迅
★
★ ★ ★
★
NO.2
從“天外”到“身邊” 中國北斗應用深入民眾生活

10月24日至25日,第三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在株洲舉行。峰會設置了室內場景示范和室外靜態展示區。現場走訪發現,可實現北斗短報文主動呼救的北斗衛星短消息搜救腕表、基于北斗技術的水稻無人化智慧農場、精度可達5厘米的無人駕駛清掃車……過去遙不可及的“天外”北斗,已悄然進入民眾生活。
今年是北斗系統工程建設發展三十年。從1994年立項至今,北斗系統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源到無源、從區域到全球的三次跨越,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北斗衛星正在高空不停運轉,為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與授時服務。
隨著徒步這項戶外運動朝著大眾化的方向發展,其風險性也在與日俱增。
“我們和中兵衛通有限公司聯合打造了北斗徽章。”海聊衛星董事長顏志威介紹,北斗徽章是中國國內首款同時支持北斗文字、北斗語音、北斗圖片三合一的大眾消費終極端,當在戶外、野外、海洋、沙漠等地失去地面網絡,仍可利用天上網絡實現與外界的緊急聯系,從而保障自身安全。
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5362億元人民幣,較2022年增長7.09%。北斗系統已在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救災減災、公共安全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涌現出一批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經濟。
來源:中國新聞網
文/張雪盈
★
★ ★ ★
★
NO.3
工信部公布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名單

工信部消息,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遴選的通知》要求,經城市申報、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推薦、材料審核、專家評審等程序,確定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名單,現予以公布。名單包括,石家莊市、雄安新區、浦東新區、南京市、蘇州市、杭州市、廣州市、深圳市等。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證券時報
★
★ ★ ★
★
NO.4
中國衛星應用大會觀察|產業鏈上下游齊聚,衛星互聯網安全解決方案受關注

由中國通信學會主辦的第25屆中國衛星應用大會于2024年10月23-25日在北京舉辦,本屆衛星大會主題是“衛星應用產業中的新質生產力”。財聯社記者現場直擊論壇和配套展覽,了解衛星產業發展趨勢。
在開幕式,中國通信學會秘書長張延川表示,在中國,低軌衛星通信技術作為衛星互聯網發展的重點,正引領著商業航天產業的蓬勃興起。張延川同時表示,衛星應用產業仍面臨著諸多挑戰與機遇。在技術層面,需要提升衛星制造、發射、運營及回收等全流程能力,突破芯片、終端、標準等關鍵技術瓶頸。在市場層面,要深入挖掘衛星通信的潛力,拓展應用場景,推動商業化和盈利模式的創新。
大會主席吳勁風談到,從2015年到現在,商業航天產業按照市場規則蓬勃發展。國家隊厚積薄發,民營企業小步快跑。專業人才在流動中得到成長,衛星應用產品的迭代創新層出不窮。產業結構在市場波動中持續完善,用戶在選擇試錯中逐漸成熟。資本市場則篩選優化出最具生命力的企業。
據資本市場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商業航天領域的融資金額已超過120億元人民幣。在各項政策和資本的催化中,國家隊也在行動。今年航天科技集團、星網集團、中國電信、兵器工業、中國移動等企業也相繼成立了時空信息、天通衛星科技、航天科技火箭、航天科技商業衛星公司。
財聯社記者現場參會了解到,本屆衛星大會主題報告,內容涉及手機直連與星座組網、衛星互聯網與5G-A/6G關系、小口徑相控陣終端、高通量衛星通信系統、天地一體化自主可控核心套片、衛星物聯網、小型與輕量的射頻一體化設計、液晶相控陣天線等內容。
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記者 郭松嶠
★
★ ★ ★
★
NO.5
2024北斗產業發展藍皮書發布

10月24日,在第三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上,湖南省發改委發布《北斗產業發展藍皮書(2024年)》。
《藍皮書》聚焦北斗產業發展和規模應用,是一份覆蓋全產業鏈的前瞻性總結報告,涵蓋內容豐富、數據翔實多源、信息全面具體。報告共計1.7萬多字,從北斗創新引領、北斗產業環境、北斗產業生態、北斗應用服務、北斗國際發展、北斗未來展望等六個篇章,總結和分析了北斗規模應用進入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發展關鍵階段取得的成果和面臨的機遇。
今年是北斗系統工程建設發展三十年,北斗產業呈現多領域深度融合、多主體積極參與的態勢,要素完備、創新活躍、良性健康的產業生態正加速形成。《藍皮書》的發布,為推動北斗規模應用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來源:湖南日報
全媒體記者 孟姣燕 鄭旋
★
★ ★ ★
★
NO.6
工信部加強頻軌資源協調 保障我國新一代返回式試驗衛星項目成功實施

日前,實踐十九號衛星在東風著陸場成功回收。該衛星于9月27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在軌工作14天后安全返回地面,是我國新一代可重復使用返回式技術試驗衛星。
前期,工業和信息化部按規定組織完成了實踐十九號衛星發射、在軌、返回各階段有關頻率協調工作并依法頒發了空間無線電業務許可,為新一代可重復使用返回式技術試驗衛星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無線電頻率及軌道資源支撐。
實踐十九號衛星是面向空間科學實驗、新技術驗證等在軌試驗需求而設計的新一代高性能空間試驗平臺。此次飛行試驗任務開展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包括主糧作物、經濟作物等航天育種,元器件、原材料、新技術等在軌飛行驗證,微生物、生物醫藥實驗等,并與多個國家開展空間領域國際合作。衛星搭載X頻段數傳載荷,使用長征二號丁遙四十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來源:人民郵電報
作者:吳宣
★
★ ★ ★
★
NO.7
青海省首個多尺度嵌套土壤水分遙感地面校驗場建成

圖為工作人員進行項目調試。 青海省氣象局 供圖
記者25日從青海省氣象科研所獲悉,由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與澤庫縣氣象局聯合建設的土壤水分遙感地面校驗場在澤庫縣建成,由此青海省首個多尺度嵌套的土壤水分遙感地面校驗場全部建設完成。
據介紹,此次在黃南州澤庫縣境內建成18個大網格土壤水分站點,建設站點海拔高度為3580米至3750米,牧草長勢較好,根系深度達10厘米至30厘米,設備探頭安裝深度分為5層,采用7公里×7公里的空間分辨率,與已建設完成的黃南州河南縣大網格(7公里×7公里)、中網格(3公里×3公里)、小網格(1公里×1公里)土壤水分觀測站點形成三種尺度嵌套的觀測網絡。
青海省氣象科研所工作人員表示,此次所建站點海拔高度在3500米至3800米之間,探頭安裝深度為0-5、10、20、40及80厘米,可為遙感精細化服務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撐。觀測數據均采用5分鐘頻率,高時空分辨率的觀測數據結合不同衛星數據資料,開展升/降尺度土壤水分反演研究,提高不同尺度土壤水分遙感反演能力,加強土壤水分監測水平,為青海防災減災提供數據支撐。
來源:中國新聞網
記者 孫睿 金泉才
青海省氣象局 供圖